环境与健康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体医融合的社区实践典型模式现实困境和发

【编者按】据统计,我国因不良生活方式所致的亚健康人群占总人群的70%左右,导致死亡的比例占总死亡人数的87%,如此庞大的人群单靠临床药物治疗和简单康复训练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美国运动医学会前主席、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詹姆斯·斯金纳曾说:“对于很多慢性病来说,合理运动就是最好的药物”。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完善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而社区作为体医融合建设工作的关键一环,既是体医融合的落脚点也是着力点。本期“新视角”栏目立足于“体医融合”热点问题,对我国社区体医融合实践情况、日本体医融合健康促进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剖析了目前我国社区体医融合服务存在的困境及日本如何经过不断改进形成的体医融合健康体系,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完善社区体医融合的路径和建议,从而促进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卫生服务模式,敬请关注!

专家点评:

体医融合是推进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其落脚点为医疗机构和社区,然而目前对于基层体医融合服务的实践经验总结较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与官方报道全面总结了我国社区目前开展的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深入剖析了社区体医融合的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深入推进体医融合的发展路径,对基层卫生机构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如何优化社区公共健康治理模式和提升社区公共运动健康治理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博士生导师 王雪强教授)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各种疾病以及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体力活动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威胁人类死亡的第四大危险因素[1]。由此可见,提升体力活动水平、促进体育锻炼迫在眉睫。科学的体育运动与锻炼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发挥全民健身对于健康的积极作用,促进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卫生服务模式[2]。《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也指出要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鼓励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实现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3]。而社区作为城市中最基本的单位,对于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树立健康观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医融合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内学者围绕体医融合的制约因素和解决策略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大多是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探讨,缺乏对目前我国社区开展的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总结和分析。本文探寻了我国社区开展的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总结了社区开展体医融合促进健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促进体医融合在社区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现报道如下。

1 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重要意义

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是借助社区医疗卫生部门在专业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作用,将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相结合,使体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在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康复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4]。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构建在促进健康老龄化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社区公共健康治理水平。

1.1 促进社区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2019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中明确指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原因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1.9%,由此可见,我国的老龄化水平日趋加深[5]。研究表明,老年人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6]。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老年人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但大多数老年人对于体育健身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7]。社区体医融合服务能够针对不同体质人群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检测,指导其进行科学的锻炼、提升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满足老年人健康运动的需求。对于慢性病以及亚健康老年人,社区体医融合服务可以积极指导此类人群进行运动康复,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与运动能力,提升社会参与感,从而增加幸福感。此外,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有利于及时跟踪老年人身体与运动状况,延缓衰老和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是实现社区内部“健康老龄化”的主要手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