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环境对人口流动影响研究综述

国务院在1984 年出台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加快我国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后文简称人口流迁)的步伐。而人口流迁的影响因素众多,部分学者认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导致的收入差距是决定人口流迁的关键因素;也有学者从环境角度研究人口流迁,认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对绿色、健康、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导致人口流动。本文将基于文献研究法,探索环境与人口流迁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从概念、理论、作用机制及模型、影响关系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环境移民的概念

学者们界定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人口流迁的概念,各不相同,与此相关的概念有环境难民、生态移民、气候移民、环境污染移民、灾害移民等。当前国际认可的因环境引发的人口流迁,是环境移民。2007 年国际移民组织将环境移民定义为因不可抗力的渐变或突发性的环境因素,使生活或生存条件受到不利影响,被迫或自愿离开居住地的个体或群体。这一概念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人口流迁,为大多学者所认可。

二、环境与人口流迁相关理论

对人口迁移行为最早的研究,可溯及到Ravenstain(1885)在《人口迁移规律》一文总结的七条规律。学者们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角度为分析人口迁移行为提出了众多理论,本文将简单的进行阐述:资源稀缺理论分为资源绝对稀缺理论和资源相对稀缺理论,分别以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为主要代表人物: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指出人口增长的速度会远超过物资增长速度,人口规模将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李嘉图则认为资源稀缺具有相对性,主要体现在等级不同的资源数量上,对经济发展并不构成不可摆脱的制约。生态承载力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地区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条件对人口活动的最大供给,鲍尔丁将地球形象的比喻为在太空中宇宙飞船,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认为人口和经济无序增长,宇宙飞船中的资源终将会被耗尽;徐江等(1996)认为环境承载力有限,使得人口空间分布的结构进行调整、资源再分配,是环境移民的本质。除了前文提到的人口迁移理论外,还包含移民系统、劳动力市场分割、世界体系、积累因果、双重劳动力市场、新迁移经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同化等理论学者大多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和历史结构主义视角研究环境与人口的流迁,在新古典经济学视角下,人口流动受到推力和拉力两种因素作用,在历史结构主义视角下,将人口迁移视为各种权力、资源和机会的不均衡或不公平配置导致的结果。

三、环境与人口流迁作用机制及模型

学者们分析环境与人口流迁作用机制及模型主要利用推拉理论。迁出地主要为推力,迁入地主要为吸力。在环境因素影响人口流迁的理论框架中,学者将环境因素归纳为生态环境事件、社会动荡引致的环境变化、工业事故、环境发展项目、环境治理、渐变的环境和气候七类;对环境的需求概括为生存型、发展型、享乐型三类。环境因素和环境需求进行匹配,总结出环境移(难)民、生态移民、项目移民、个体或家庭迁移等不同的人口流迁行为。

环境与人口流迁的研究模型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多元发展。Richmond(1993)提出简单模型,认为自然灾害等是产生环境移民的主要原因;Renaud(2011)构建了环境变化类型驱动迁移模型,认为不同的环境变化速度和类型会产生不同体系和政策干预的流迁模式,且有效管理在环境流迁中具有重要作用;Richard(2011)提出了多要素驱动迁移概念模型,经济、政治、人口、社会、环境五种因素共同决定人口流迁;Morrissey(2013)构建了环境与人口流迁的倾向效应模型,叠加、赋能、脆弱性三种效应对流迁产生推力,屏障效应对流迁产生拉力,环境和非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人口流迁,且强化分析了环境的影响,但难以构建指标进行实证验证。

四、环境与人口流迁的影响关系

环境因素和人口流迁彼此间产生双向影响,但环境因素是否是人口流迁的决定作用,在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环境对人口流迁的影响,具有如下观点:其一,两者之间具有影响关系,国外学者从新古典经济学、社会学视角等,基于实证研究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人口流迁的影响,发现环境质量是人口逆城市化的一个主导因素,地区之间的环境质量的差异是诱发人口进行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对环境的认知与人口的流迁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对此研究较晚,从环境承载力等角度,研究认为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吸引力。其二,环境非人口流迁的决定因素,学者认为人口流迁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三,环境对人口流迁具有异质性,学者们研究发现人口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收入及人力资本的高低、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城市规模等,使得环境对人口流迁的影响具有差异,同时学者们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环境毒理学理论等研究发现环境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渠道对劳动力的供给和迁移产生影响。